这篇博客只是我对HTTP的一些浅显的理解
HTTP是一个超文本传输协议(英文: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,缩写:HTTP)是一种用于分布式、协作式和超媒体信息系统的应用层协议[1]。HTTP是万维网的数据通信的基础。设计HTTP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发布和接收HTML页面的方法。通过HTTP或者HTTPS协议请求的资源由统一资源标识符(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s,URI)来标识。
- 摘自wikiHTTP
- 浏览器负责发起请求
- 服务器在 80 端口接收请求
- 服务器负责返回内容(响应)
- 浏览器负责下载响应内容
 HTTP是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的一种通讯协议,指导浏览器和服务器如何进行沟通。
在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通讯会伴随着请求与响应,过程基本就是:
| 1 | 浏览器 ---> 服务器 // 浏览器向服务器发送请求 | 
请求
- 请求构成1 
 2
 3
 4
 5
 6
 7
 8
 91 动词 路径 协议/版本 // 1.请求头 
 2 Key1: value1 // 2.消息体
 2 Key2: value2
 2 Key3: value3
 2 Content-Type: application/x-www-form-urlencoded
 2 Host: www.baidu.com
 2 User-Agent: curl/7.54.0
 3 // 3.空行(回车)
 4 要上传的数据 // 4.其他消息内容
- 请求最多包含四部分,最少包含三部分。(也就是说第四部分可以为空)
- 第三部分永远都是一个回车(\n)
- 动词有 GET POST PUT PATCH DELETE HEAD OPTIONS 等
- 这里的路径包括「查询参数」,但不包括「锚点」
- 如果你没有写路径,那么路径默认为 /
- 第 2 部分中的 Content-Type 标注了第 4 部分的格式
- 请求方法
- GET 一般用于查询
- POST 一般用于表单提交
响应
响应的构成
| 1 | 1 协议/版本号 状态码 状态解释 // 1.响应头 | 
- 状态码要背,是服务器对浏览器说的话
- 1xx 不常用
- 2xx 表示成功
- 3xx 表示滚吧
- 4xx 表示你丫错了
- 5xx 表示好吧,我错了
- 状态解释没什么用
- 第 2 部分中的 Content-Type 标注了第 4 部分的格式
- 第 2 部分中的 Content-Type 遵循 MIME 规范
关于HTTP相关问题
- HTTP 协议的底层其实是由 TCP 协议和 IP 协议(简称 TCP/IP)构建的。 
- 
1 
 2
 3TCP 可靠、面向连接、相对 UDP 较慢;UDP 不可靠,不面向连接、相对 TCP 较快。 
 其中可靠是指请求成功与否,请求成功会看到URL对应地址的页面,请求失败会看到一个带有状态码的页面。
 面向连接是指TCP必须发起一个连接,连接到对应地址的服务器。
- TCP 的三次握手指的是什么 
 每次建立连接前,客户端和服务端之前都要先进行三次对话才开始正式传输内容,三次对话大概是这样的:- 1 
 2
 3
 4- 1. 客户端:我要连接你了,可以吗 
 2. 服务端:嗯,我准备好了,连接我吧
 3. 客户端:那我连接你咯。
 4. 开始后面步骤
- TCP的访问不光需要指定IP,还需要指定端口。 
- 使用 HTTP 协议访问另一个 IP 时,比如同时提供 IP 和端口号,缺一不可。 
- 浏览器会自动默认加上80端口。 - 1 
 2- http//qq.com 
 http//qq.com:80 //浏览器默认添加上的80端口
__END__
文章出处:我对http的一些简单理解
作者签名:Rich ? DoSomethingLike() : DoSomethingNeed()
版权声明: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BY-NC-SA 许可协议,转载请注明出处